1 范圍
本方法用電熱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鎘中鋁。
本方法適用于鎘中鋁含量的測定。測定范圍為0.0005%~0.5%。
2 原理
試料以鹽酸、過氧化氫分解。將一定體積的溶液引入電熱原子化器中,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波長309.3nm處測量鋁的吸光度。
3 試劑
分析用水均為二次蒸餾水。實驗所用器皿均用鹽酸(1+19)充分浸泡后,用水清洗干凈。
3.1鹽酸(ρ1.19g/mL),高純。
3.2鹽酸(1+1)。
3.3鹽酸(1+99)。
3.4過氧化氫(30%),優(yōu)級純。
3.5鋅溶液(100mg/mL):稱取10.00g金屬鋅(>99.99%,鋁<0.0002%)于500mL燒杯中,加入100mL鹽酸(1+1),分次滴加1~2mL過氧化氫(30%),低溫加熱至溶解完全,蒸至體積約為20mL,冷卻至室溫,移入100mL容量瓶中,以水稀釋至刻度,混勻。
3.6鋁標準貯存溶液:稱取0.1000g金屬鋁(99.99%),置于200mL燒杯中,加入10mL鹽酸(ρ1.19g/mL)及1mL過氧化氫(30%),低溫加熱至溶解完全,煮沸,冷卻至室溫,移入盛有50mL鹽酸(1+1)的1000mL容量瓶中,以水稀釋至刻度,混勻。此溶液1mL含100μg鋁。
3.7鋁標準溶液:移取10.00mL鋁標準貯存溶液(3.6)置于盛有4mL鹽酸(1+1)的200mL容量瓶中,以水稀釋至刻度,混勻。此溶液1mL含5μg鋁。
4 儀器
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,配有電熱原子化器、自動進樣器,附鋁空心陰極燈及普通非熱解石墨管。
5 操作步驟
5.1測定次數
獨立進行二次測定,取其平均值。
5.2試料量
按表1稱取試料,精確至0.0001g。
表1
鋁含量/% |
試料/g |
試液體積/mL |
分取試液體積 |
稀釋后 |
|
后體積 |
0.0005~0.001 |
1 |
50 |
— |
|
>0.001~0.005 |
0.5 |
50 |
— |
|
>0.005~0.020 |
0.5 |
200 |
— |
|
>0.020~0.100 |
0.5 |
100 |
10 |
100 |
>0.100~0.500 |
0.2 |
200 |
10 |
100 |
5.3空白試驗
用同批鹽酸溶解金屬鋅和試料,以標準系列溶液的零濃度溶液作為試料空白。
5.4測定
5.4.1將試料(5.2)置于100mL燒杯中,加入10~20mL鹽酸(1+1),滴加數滴過氧化氫(30%),蓋上表皿,低溫加熱至溶解完全后,半開表皿,蒸發(fā)至近干,取下冷卻,加入10mL鹽酸(1+99),加熱使鹽類溶解,冷卻至室溫,按表1用鹽酸(1+99)移入容量瓶并稀釋至刻度,混勻〔鋁量>0.05%時,按表1分取試液并用鹽酸(1+99)稀釋〕。
5.4.2根據儀器說明書推薦的條件及本實驗室的實踐經驗,對所用的原子化器和取樣量(10~40μL)選擇鋁原子化的最佳參數。
5.4.3調整需要的儀器參數至最佳狀態(tài),并按所選條件(5.4.2)調整電熱原子化器。
5.4.5用選定的加熱程序空燒石墨管兩次。
5.4.6將預定體積的試液(5.4.1)注入原子化器中,按原子化程序原子化,于波長309.3nm處測量鋁的吸光度,每份試液測定兩次,取其平均吸光度減去空白的平均吸光度,自工作曲線上查出相應的鋁濃度。
5.5工作曲線的繪制
5.5.1移取0、1.00、2.00、3.00、4.00、5.00mL鋁標準溶液(3.7)于一組5 |
0mL容量瓶中,加入鋅溶液(100mg/mL)使之與試液的鋅濃度相等,用鹽酸(1+99)稀釋至刻度,混勻(試液中鋅濃度≤1mg/mL時,標準溶液中可不加鋅溶液)。
5.5.2與試液同時測定標準溶液的吸光度,計算每個標準溶液的吸光度平均值,減去零濃度溶液的吸光度平均值,以鋁濃度為橫坐標,吸光度平均值為縱坐標繪制工作曲線。
6 分析結果計算
按下式計算鋁的含量,以質量分數表示:
式中:c——自工作曲線上查得的鋁濃度,μg/mL;
V0——試液總體積,mL;
V1——分取試液體積,mL;
V2——被測試液體積,mL;
m——試料的質量,g。
7 精密度
實驗室之間分析結果的差值應不大于表2所列允許相對差。
表2
測定范圍/% |
允許差/% |
0.0005~0.0010 |
0.0002 |
>0.0010~0.0030 |
0.0004 |
>0.0030~0.006 |
0.001 |
>0.006~0.015 |
0.002 |
>0.015~0.040 |
0.005 |
>0.040~0.150 |
0.015 |
>0.150~0.50 |
0.04 |
8 參考文獻 [1] GB/T12689.13—90 |